第九十五章 相爷,陛下驾崩啦![1/2页]

官位低的时候重权势和钱财,官位高的时候重理想。



大周朝历代宰辅大相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治政理念。



也即是,他想要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有的趋向于保守,有的趋向于改革,有的趋向于内斗,有的趋向于收复疆土.



楚鸿早早就有治国理政的理念,改革天下,收复边疆!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权倾天下。



如今,楚鸿成了!



宰辅大相公,百官之首。



相比于宰执天下九年的韩章,楚鸿资历和威望无疑要轻一点。



但是,轻归轻,权势却是丝毫不差。



他年纪小,资历浅,威望低,也仅仅是相比于宰执天下九年的韩章。



从龙潜邸、巡查天下,单单就这两条,就足以使得楚鸿的资历和威望在文官集团遥遥领先。



在韩系,楚鸿的话也是向来说一不二,无人敢于质疑。



韩章致仕,曾经的韩系消失,楚系横空降世。



楚鸿一直都是韩系的唯一继承人,楚系的官员班底和韩系官员班底自然是几乎一模一样。



楚鸿,自然也就相当于翻版的韩章治政。



相比于老师韩章,楚鸿涉猎的官职更多,掌握的关键职位也更多。



当初,韩章治政的时候,仅仅是有礼部、工部,涉及部分户部职权。



等楚鸿担任吏部尚书,韩章也快要致仕,他实际上并没有怎么享受吏部的影响。



楚鸿不一样,他曾担任吏部尚书、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太常寺卿。



等他宰执天下,这几个部门自然是有他安顿的人,且都为主要官吏。



这也就使得楚鸿治政,有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太常寺、鸿胪寺、御史台等诸多部门协助。



天下六部,兵部为勋爵掌握,仅剩余五部。



除了刑部,楚鸿都有!



而刑部责权并不大,有没有都一样。



五部得其四,楚鸿的权势比起老师强的多。



权势高,说起话来自然管用。



有了权,治政理念便可以施行,将诺大的天下揉捏成想要的形状。



当初,内阁推选新任宰辅大相公,东阁大学士曾公亮的态度引起了楚鸿的注意。



在安排了一次“偶然”的相遇后,楚鸿和曾公亮相谈许久。



两人如逢知己,立志改革。



如此,楚鸿的改革措施便再无人敢拦。



内阁五位大学士和一位宰辅大相公,文华殿大学士刘世安是楚系核心。



如今,又有了曾公亮的支持,内阁其余三位内阁大学士的态度已然不那么重要。



就这样,治平二年春,新政正式施行。



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巡查台,每年彻查一次两京一十三省官吏情况。



巡查台的意义就两个,维持治政清明和打击异党。



巡查台新近设立,并无明确行政等级。



没有等级,就是最好的等级。



经楚鸿设立,文华殿大学士刘世安任巡查使,准许任意抽调六位三省六部的三品以上官员兼任巡查副使,规格基本上拉满。



巡查期间,巡查使、巡查副使常驻地方。



巡查台查出的贪官污吏将依据官员品级、职务含权量、罪状程度予以分别记载,录入官员考绩考核。



查得多,升得就快!



为免巡查台有人徇私舞弊,又设御史督查台,桓王赵策英任主官,有问题、有证据,直达天听。



其二,施行考成法,规定六部、御史台、谏院、地方各衙门根据内阁政令设立缓急定期处理规则,设置文薄登记存照,依照限期办完方可注销。



内阁下达地方上的政令,需有效率的达成,每年巡查官员巡查时重点查验。



优者升,劣者贬!



若是政令不达,则先贬当地主官,其次才是责罚小官。



宰辅大相公和内阁大学士实在是高处不胜寒,有些政令的施行相当必要,但要是地方上没有效率,那再好的政令也得废。



政令效率,应当是从上往下。



政事,逼一逼主官就好,主官会自发往下逼小官加快效率。



其三,推行真宗皇帝时就存在的占城稻,鼓励种植占城稻。



以占城稻缴税,多免税三分,鼓励以占城稻缴税。



这个占城稻楚鸿亲自看过,也找了专业的人才看过,历史上的宋王朝也搞过。



一个字,相当有搞头。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