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中门对狙!(上)[1/2页]

文德殿



气氛沉重,如久旱逢甘霖的大地,郁郁沉沉。



不少人悄咪咪的望向第一排的楚鸿,暗暗惊骇。



有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



更何况,太后并没有阻止事情的传播,仿若刻意等待着辩驳。



御座上,赵宗全隐晦的和外甥相视一眼,示意放心施为。



太后来者不善,又是裁判下场打比赛,要是外甥实在顶不住,作为裁判的他将亲自下场。



帘幕后,曹太后冷冷的望向楚鸿的方向。



片刻,曹太后见迟迟没有正式上朝,当即提醒,“皇帝,臣工们都到齐了吧?”



赵宗全望了望帘幕,又望向文武臣工,“咳咳.诸位爱卿可有事上奏啊?”



寂静无声。



根本没有人主动上奏。



甚至,就连一向遭受孤立的齐衡,也没有上奏言事的动作。



但凡稍有门路的官员,都知道今天究竟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一些人可能有些急要的事情,却也暗自将事情拖延。



今天,不是一般人能参与的。



要是真的论起,怕也唯有多年前富大相公、韩大相公逼宫能相媲美。



但,相比于那一次的多位内阁大学士齐齐逼宫,文武臣工集体默许,这一次是一对一。



难度究竟是谁高?不太好说。



寂静。



莫名的安静。



楚鸿静静矗立在第一排,也没有主动上奏,主动辩驳的意思。



“呵!楚卿可有上奏?”



太后主动发问了,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臣昨日已然有奏疏,却不知大娘娘是否看过。今日,臣也早有稿腹,大娘娘若要臣奏,臣便奏;若大娘娘不要臣奏,臣便不奏。”



楚鸿气息平和,话语也莫名淡然,丝毫没有上奏的紧张样式。



“哦?”帘幕后的曹太后微微抬眉,“本宫也看了楚卿的奏疏,些许不解,可能解惑?”



“若大娘娘不怕花时间,那臣自然是愿意说的。”



楚鸿目光一凝,辩论前有点想喝茶,“臣有些口渴,容臣冒昧,大娘娘可否赐臣一盏茶?”



这话其实不是一般的冒昧,也不太符合礼制。



但,哪怕是一向守规矩的齐衡,那些多年为官的老御史,也都识相的没有站出来指正怒斥。



“好,来人,赐座!”



太后也不着急,她的心莫名有些淡然,耐心高了不少。



太后这话一出,赵宗全当即示意亲信递茶水。



太后的茶,他可不敢让外甥喝。



这时,两个红紫袍太监也端着椅子到楚鸿的位置。



楚鸿端着清茶,指着大殿中央,“放到那里吧。”



两个太监拿不准主意,一边抬起椅子,一边望向帘幕处。



赵宗全当即从御座上起身,朝着帘幕微微躬身,“大娘娘,既然是解答疑惑,那要不就搬到中央吧,也好让大娘娘不必转头,可以看清鸿儿。”



“可!”



看太后答应,赵宗全这才又坐回御座。



楚鸿也恰好一口将茶抿下,将杯子递给那两个放椅子的太监后,端正坐下。



“大娘娘要问什么,臣定然知无不言。”



不少人呼吸都屏住不少,气氛也有点压抑。



这种君臣对峙,太少见了。



“何为君?何为臣?”



太后问了第一个问题,语气并不明晰。



“皇帝为君,余者为臣。”



楚鸿细细想了想,慎重作答。



那封《治安疏》,他特意留了一个心眼子,主动送了一个天大的命题破绽。



但,他不确定太后会不会踩。



要是太后踩,那他必赢。



要是太后不踩,他只能保证不输。



曹太后又紧接着问话,“太后可为君?”



“于皇帝,太后为臣。”



楚鸿微微皱眉,明白曹太后是想用君臣大义来压自己。



不等楚鸿有过多思量,曹太后的问话紧接而来,“楚阁老,太后可为君?”



重复的问答。



“后宫不可干政。”



楚鸿没有明确答复。



要是太后三问君臣,他也唯有捏着鼻子认了。



大不了先天低一头。



没办法,太后为君,这也是事实。



不认,那就是诡辩。



诡辩可能赢,但不可能让大多数人认可。



这一次必须是赢得光明正大。



曹太后在帘幕后笑了笑,也不急于君臣之说。



她很清楚,君臣之道并不难辩驳。



这些文人的嘴皮子,真辩论起来,没人辩得过。



不过,单方面的问话不一样!



“太后可为君?”



三问。



“为君!”



三答。



“楚卿熟读史书,可否说说华夏三代以下的贤太后首推何人?”



曹太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当即问起了别的问题。



这是她找到的破绽。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