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哥哥,妈妈晕过去了(第二更)[1/2页]

到姑孰师专侧门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不过和上次来白天看到的场面不同,此时天气虽冷,很多临街的小铺子还有各种小摊位却是热火朝天。



昏黄的路灯和摊贩自己支起来的小灯亮了一路,热闹得有点不可思议。



“晚上这里这么热闹的吗?”



“小吃一条街啊。”



今天也就是吃饱了,不然苏姜还得跟着沈锦蛮逛上一圈,“学校里好多人都在这里吃夜宵。”



“安不安全啊?”



“路口有岗亭,大门有保安,绝对安全。”



“那就好。”



说话间,有几人戴着红袖套,蹬着三轮车缓缓路过,路边摊有做鸡蛋饼的,竟是麻利地用油纸袋包了一个递给坐后头的一个大爷,然后说着方言,有说有笑,大概是打个招呼。



翻围墙出来的学生不少,也有不是翻围墙的,而是把铁栅栏掰了两根,直接从里面钻出来……



小卖部一样的地方,门口摆着一只煤球炉,上面架着一只超大的铝锅,里面茶叶蛋和油豆腐串浸润得应该是很入味了。



另外的油锅里,刚炸好的里脊肉已经被一个大婶夹了出来沥油,还有开了花的粉肠,表皮看上去就很酥脆,酱料刷子来回捣腾了一下,让人食欲大增。



“这地方不错啊。”



“那个路灯家有个大娘会做葱油饼,可好吃了,早上卖葱油饼,晚上卖锅贴,她儿子还会烤糖饼,又香又脆,里面的糖跟蜜一样都化了。”



摸了摸吃撑了的肚皮,苏姜竟是有些兴奋。



“一会儿我吃点儿。”



“哇……”



苏姜感觉非常不可思议,这还能吃得下?



“我怎么闻到羊汤的味道?”



下了车,拿着大包小包,张浩南问道。



“是大李老师开的店,卖羊肉泡馍,大李老师是关中人,做的泡馍可好吃了!”



“老师开的店?”



张浩南一愣。



一旁沈锦蛮解释道,“学校现在发不出工资,押六发一,平时就是发米面粮油或者生活费。这里不少都是老师在出摊、开店。”



“卧槽……”



他不是不知道这年头有些学校财政很是不佳,但没想到会弄到这种地步。



师专老师工资并不高,但把生活弄着走,养活一家人还是没问题的,半年发一次工资,这多少有些离谱。



难怪学生从栅栏口出入也没人管,大概管了就是喝西北风。



这下也能解释戴着红袖套蹬三轮的那些人,为什么不在这里耀武扬威,大概也是学校保卫处的。



从侧门进去的时候,在门卫这里签了字,几点进的,哪一家,都全部写好,然后才拎着包继续跟着沈锦蛮走。



本以为是宿舍,看到一排排楼,才知道是家属楼,就是数量不多,就三栋楼,占了一个角落,灯火一片灰暗,想来家长能出摊搞钱的,都已经出去了。



到了二号家属楼三楼,进门就能闻到类似檀香的气味,地上铺了毯子,但并不是地毯,就是普通的布叠起来,然后四个角抻直。



有个单杠一样的东西,大概是扶手,用来练舞的工具。



“哥哥坐一会儿,我去给你泡茶。”



“不用,给我早点睡。”



张浩南将大包小包放下,转身就走。



“哥哥慢走。”



下楼梯的张浩南背对着抬了抬手,然后传来沈锦蛮的声音:“慢走啊。”



楼梯间只有张浩南三步并作两步的脚步声。



摸了摸口袋,钱包没带,但现金有一点儿,抹了一把嘴,闻着羊汤的香味就身体不受控制飘了过去。



单间的平房应该是铁皮围栏,民宅延伸了一点儿地脚出来,里头有炉子,锅挺大,几个锅都没有膻味,后头能看到挂羊的钩子,大木架子被血水泡得发黑。



“老板,单走。”



喊了一声,就有个跑堂的少年喊道:“爸爸,单走是啥?”



“不中用的玩意儿,滚!”



走出来个系围裙的老哥,戴着一副眼镜,然后看着张浩南笑着道:“客人稍等,马上端上来。”



“不要香菜——”



张浩南的声音适时响起。



老板脸皮一抖,最后单开一只小碟子,里面放着香菜末。



羊汤和馍分开上,老板搓着手提醒道:“汤里撒点香菜,汤更美啊。”



“我香菜过敏。”



“……”



老板悻悻然地将香菜碟退下。



一口馍一口汤,就喜欢蒜叶葱花在里面翻飞的感觉,浓郁的香味,将秋夜的凉意瞬间带走。



江南的秋天跟秋高气爽毫无干系,湿度让凉意变得很不舒服。



但这一口关中老师做的羊汤,堪称“雪中送炭”。



“老板在师专教什么的?”



“数学。”



“有水平。”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