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无底洞(第二更)[2/2页]

过了一会儿,助理从两江省农科院确认了“沙城食品”的存在后,让林健旺也就放心了许多。



实际上林胜男掏了证件,他也感觉应该不会太离谱。



就是两江工业大学文科生加创汇公司老板的身份加在一起有些魔幻,在琼崖见过太多来自五湖四海不吹会死的老总之后,他最喜欢看的新闻就是这些老总从烂尾楼上跳下去。



整个琼崖省的营商环境说是乌烟瘴气……那是溢美之辞。



都是搞经济,宝安什么情况,琼崖又是什么情况?



来建康没几天呢,认识的就跟他打听有没有便宜的进口车买。



“张总想要了解哪方面的?”



感觉张浩南不像是那种应该跳楼的,林健旺于是也想聊一聊,能拉点投资是最好。



一万不算少,百万不算多,有就行。



“我对棕榈油一无所知。”



“理解,张总毕竟是学文科的,不了解也很正常。”



“……”



这跟老子是文科生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张浩南当时就拳头硬了。



心平气和,心平气和……



心中默念之后,张浩南才道:“林教授,如果说我想在国内拥有棕榈油稳定产能,该怎么做?”



“国家一直在从多个国家进口,但油棕主要产区就在东南亚,甚至极端点说,只集中在爪哇和满剌加两国。所以短期内想要拥有自己的产能,而且还是稳定产能,可能性不大。”



“那如果我想在国内种植可以吗?”



张浩南这么一说,倒是让林健旺有些意外。



不愧是年轻人,真有理想和干劲啊。



再次露出微笑的林健旺这时挪了挪位子,然后兴致勃勃地跟张浩南解释起来过去三四十年的国家战略。



现如今油棕引种一直在持续,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油棕在琼崖省的产出,而是如何将种植区扩大到桂西、岭南两省。



热带作物哪怕北移到热带北缘跟亚热带交界,都是一种突破。



“今年是有立项的,要选育高产种。目前主要产区在桂西,但亩产太低,大概五十公斤出头,连爪哇、满剌加产区的一半都没有。”



林健旺有些感慨说道,“这点产量,连全世界总产量的千分之一都不到。连零头都不如。”



“五十公斤?!很高了啊!”



相对大豆、油菜来说,这真是惊人的量。



“毕竟是‘油料之王’,产量高就是它的特点。”



不无得意的林健旺笑着说道,“所以尽可能选育高产种的同时,怎么培育耐寒耐旱品种,也是尤为重要的研究。”



大概是觉得张浩南这个年轻人不错,林健旺像是打开话匣子一样,跟张浩南聊了许多。



张浩南也是老老实实地掏出纸笔记录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琼崖省也在筹备农垦公司项目,同时还有一些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以及琼崖大学跟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研究。



其中一些关键信息,让张浩南觉得有用,尽管短期内或许用不上,但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不过培育选育是个很耗费精力的事情,油棕种植到挂果,三到四年时间内稍微出点事情,那就是前功尽弃。像我有些学生的毕业成果,被野猪拱一下或者羊啃了,就只能延期毕业。品种失败就像是更残酷一点的延期毕业,不过我相信,总能毕业的。”



看着林健旺那双充满喜悦的眼神,张浩南肃然起劲。



他要是毕业成果被野猪拱了,拎根长矛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戳死它。



谁拦也不好使,什么一猪二熊三老虎,只当放屁,只有一个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张总,您现在还只是出于青年人的责任感危机感而来,不如这样吧,您可以先了解了解现在我们橡胶所的油棕研究方向,我给您一份资料,等我回到琼崖,再给你发一些传真。”



“到时候您还想合作的话,那么我们再详谈细聊也不迟。您看怎么样?反正种油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不差这几日几月的。”



林健旺十分的诚恳,甚至他明明很想张浩南现在就投一点钱,但他没有选择糊弄张浩南这个“小白”文科生,而是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度,这让张浩南心情相当复杂。



“您稍等一下。”



林健旺起身返回房间,然后拿了几张纸过来,停顿了一下,还是递给了张浩南。



大概是橡胶所的宣传册,有些彩色的图文介绍,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让人了解油棕的前世今生。



“林教授,是我冒失打扰了。”



“哪里的话,要是所有企业家都跟张总一样,我只会高兴。”



跟林健旺告辞之后,在返回的路上,林胜男淡淡地说道:“这种研究想要出成果,二十年都未必能看得到希望。小张南,你最好考虑清楚。”



“……”



(本章完)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