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粮荒?抬高粮价啊![2/2页]

马士英忙答道:“下官已经将情况呈报布政使司,很快就会调拨粮食,周济严州府。”



李标可没有这么乐观,沉声问道:“预备仓、济农仓、社仓,都没有存粮?”



马士英苦笑着答不出话来。



李标等人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一个王朝的更替,最主要的诱因,其实就是缺粮。



因此古往今来,朝廷都十分重视粮食储备。



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有了粮食存储的思想。



管仲曾说:“不务地利,则仓粮不盈,积于不竭之仓。”



自秦朝以后,历朝历代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粮仓存储、管理和交接制度。



大明的仓廪制度更是十分严密。



老朱当皇帝之初,就下令天下各县,设立预备仓。



也就是州县在城镇四周乡村设置粮仓,若是遇到灾年,就会开垦粮仓,使百姓免于饥荒。



除了农业税粮外,官府还会出资购买粮食存储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称之为籴买。



另外大明朝廷还相继出台了纳粮充吏、纳粮授官和纳粮免考,以及罪囚纳赎等方式,用于筹集粮食,充实粮仓。



各种制度,不可谓不严密、周全,各种政策,也不可谓不优惠。



严州府是浙江仅次于杭州的经济重地,专门用于防备灾荒的预备仓竟然没有粮食,也难怪李标等阁臣为之震怒。



云逍摆摆手,叹道:“不仅是严州府,浙江乃至整个大明,都是制度松弛,仓糜空虚。”



制度再怎么完善,也要靠人去执行。



粮食就是财富,粮仓就是金山银山,官员们想尽千方百计从中吸血。



别说是现在的大明,就连后世,一个小小的县级粮食管理部门,都敢于当面欺哄庙堂执政者。



况且造成严州粮仓中没粮的原因,不止是地方官贪,与弃稻改种经济作物,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都去种经济作物了,哪里来的粮食填充粮仓?



云真人就是亲爹……马士英慌忙说道:“下官定会以此为鉴,今后……”



李标摆摆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说说如何渡过这次粮荒吧!”



毕自严皱眉说道:“指望布政司调粮,怕也是杯水车薪。”



李标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短时间内倒是没什么,可时间久了,肯定会闹出大乱子。



毕自严看到云逍神情淡定,不由得心中一动,问道:“云真人可有良策?”



云逍淡淡地说道:“简单,放开粮价就成了!”



周围的人全都愣住了。



正是缺粮的时候,这要是放开粮价限制,那还不粮价暴涨?



这就跟在用油去救火,是一个道理。



万万没有想到啊,英明如云真人,也有出昏招的时候!



毕自严说道:“此时放开粮价,怕是有些不妥吧?”



“云真人定有深意……”



马士英陪着笑说道,连他自己都觉得这马屁拍的有些牵强,后面的话没法说出口。



“江南的粮食,多数靠商人贩卖运转。”



“商人见利忘义,严州现在极度缺粮,正是赚钱的好时机,却为何不见商人贩运粮食过来?”



云逍反问马士英。



“因为河运中断,陆运成本又太高,商人将粮食贩运到严州不仅不赚钱……啊,下官明白了,云真人妙计,严州粮食无忧矣!”



马士英说着说着,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



崇祯云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