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风波平,流言起[1/2页]

《大明日报》上的消息,各地的百姓听了,刚开始多半是不信的。



八钱银子一石米,在弘治年间倒是有过这个价格。



可自弘治以后,就没有低过一两一石的。



如今市面上的米,更是八两银子一石都买不到。



现在突然降的这么厉害,谁敢相信?



可接下来数日,由官府出面组织,直接向百姓不限量出售粮米。



米价,就是八钱一石。



百姓们无不雀跃,自此人心大定。



而那些粮商却是欲哭无泪,甚至跟王常生那样跳江投河的,也是不在少数。



随着百姓买到了低价粮,各地迅速归于平静。



士绅和富商们,却是惶惶不可终日。



先是席氏被查抄,罪名是勾结水匪,劫掠商船,并且有实锤,洗都洗不清。



洞庭商帮倒是没被查抄,却被重罚十万两白银。



还有一件震动江南的大事。



浙直总督官署以向不法粮商提供庇护为由,查封了魏国公的私地白鹭洲。



然后又以为商贾隐漏课税为由,向魏国公追索课税。



数目有点大。



从弘治年间开始,魏国公就在白鹭洲设码头,为商贾中转货物开始算起,前后一百五七年的时间。



所有脱逃的课税,算算有多少?



南京户部算了一笔账,竟然高达一千五百多万两!



这是一百多年来,帮商贾逃避的课税。



魏国公府真正从商贾手中赚的银子,自然没有这么多。



可偏偏全都算到魏国公府头上。



魏国公府日进斗金,可开销也大,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银子?



把国公府以及名下的产业卖了,差不多能凑出这么多的银子。



据说魏国公徐弘基听到消息后,气得当场吐血,连夜派人送奏折前往京师。



这件事传开之后,士绅们全都老实了,缴纳课税变得积极踊跃起来。



就连那些顶尖的世族豪绅,这次吃了大亏,也全都安静了下来,似乎就此忍气吞声,任由官府宰割了。



接下来数日,秋雨绵绵。



薛国观、范景文以及南京户部的马尚书,一行冒雨到南京附近的州县微服私访。



看到各地全都趋于稳定,士绅们争先恐后地缴纳往年拖欠的钱粮赋税,薛国观等人赞叹不已。



“一场狂风暴雨,就这么被云真人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顺带让士绅和富商们吃了一次大亏。”



“云真人这手段,本官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了。”



薛国观赞不绝口。



范景文笑道:“还顺带惩治了魏国公,江东门以后再也不会有脱逃课税的事情了,朝廷又堵上了一个赋税漏洞。谪仙之能,我辈凡夫俗子,也只能是望而兴叹了!”



马尚书好奇地问道:“不知道向魏国公追索那么多的银子,陛下会不会答应。”



薛国观和范景文相视一笑。



皇帝陛下以前穷得叮当响,想银子都想疯了。



查抄了晋商和河南缙绅之后,国库虽说充实了一些,可哪个皇帝会嫌银子多?



魏国公是大明一等一的勋贵,皇帝不好直接向他下手,免得激起勋贵们的强烈反弹。



现在被云逍子揪住了小辫子,给皇帝了再好不过的借口,他又怎么会错过?



马尚书一阵感叹。



崇祯云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