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给江南百姓的大礼[1/2页]

“黄花蒿?”



包括吴又可在内,所有懂医的都是一脸懵逼。



《肘后方》,也就是西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这是每个医者必读的医书,就跟读书人必读的《论语》一样。



《肘后方》中有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生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就是治疗疟疾的药方。



可问题是,没求鸟用啊!



千百年来,无数的医者尝试用青蒿来治疗疟疾。



结果却是没任何药效,因此人们都认为是葛洪弄错了。



至于云逍所说的黄花蒿……那是个什么鬼?



很多医者甚至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是拿来治病了。



看到众人的神色,云逍摇头一笑。



别说是现在的医者,就是后世绝大多数人,都傻傻地以为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事实是,疟疾克星青蒿素,却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实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所导致的一个混乱。



中药‘青蒿’,和植物学命名的青蒿,完全是两回事。



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而中药上所说的‘青蒿’指的是黄花蒿。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带领研究团队提取青蒿素,因此获得大奖。



因为‘青蒿素’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误以为,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炼出来的。



为此屠呦呦还专门写文章予以澄清,青蒿素来源于黄花蒿,准确的说,青蒿素应该叫‘黄花蒿素’才对。



葛洪的方子里提到到的治疗疟疾的方子,指的不是植物学上的‘青蒿’,而是药材‘青蒿’。



由于青蒿和黄花蒿长的太像了,就跟双胞胎兄弟一样,寻常人很难分辨,以至于把二者弄混。



这一误会,造成了九州医学上千年大乌龙。



就连李时珍都被误导,以至于《本草纲目》也出现错误。



甚至到后来为了‘青蒿素’这个名字,学界还出现过‘青黄之争’。



最终还是按照中药的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为青蒿素,而不是黄花蒿素。



“《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的青蒿,并非是我们常见的青蒿,而是黄花蒿,绝对错不了。”



“太医院立即安排人,采集黄花蒿,按照《肘后方》所说的方子,为京营染病军士医治。”



云逍立即安排太医院的吏目去办。



吏目愁眉苦脸地说道:“下官从未见过黄花蒿,不知该去何处采集?又如何跟青蒿分别开来?”



“黄花蒿和青蒿单从外观上看,很难分辨。”



“不过要想区分二者,倒也简单,黄花蒿生在向阳之地,叶子在手中搓一搓,会有臭味,而没有气味的则是青蒿。”



“黄花蒿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能治疟疾,对于大肚子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解热作用。”



云逍一番耐心的解释。



吴又可‘腾’地一下站起身来,颤声问道:“云真人,此言当真?”



傅振商以及太医院的人,也都是难以置信地看着云逍。



困扰江南上千年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疟疾。



另外一种就是大肚子病(吸血虫病,此时尚不知道致病原因)。



数千年以来,因为这两种病,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大肚子病,让人闻风丧胆!



崇祯云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