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风雨飘摇、人心离散的大明[1/2页]

“东林党?”



听到李逍的话,朱元璋情不自禁的出声附和道。



东林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党派、一个利益团体。



这让朱元璋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以前自己当皇帝的时候,自己那帮被称为淮西勋贵的人。



对于朝堂之上的党争,朱元璋向来都是深通恶绝的。



不管是历史上记载的朝代,还是他自己在起义军之初。



朱元璋都见识到了不少因为党争造成的恶劣后果。



严重点的,甚至会因为党争而造成王朝覆灭。



所以,朱元璋在他自己做皇帝的时候是最讨厌看到朝堂之上有什么小团体存在的。



这也可以算作是他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了。



他就是想要监视天下官员们,看看他们到底有谁在暗地里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朝中官员之间拉帮结派不但影响内部的团结,更是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毕竟,当一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全部都站在一起的时候。



就算是皇帝对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



而且朝堂之中一旦有好几个党派的话,他们这些朝臣就会只顾着打击异己而忘了整理朝纲。



不管是治国、治天下,还是为了能够稳固老朱家的皇权。



搞党争、搞小团体,都是朱元璋所不能够容忍的。



所以在洪武一朝,朝廷的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根本就没有什么党派一说,更不会出现党争。



甚至一些官员连交际访友都特别的克制。



可没想到,到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上,什么幺蛾子都出来了。



不管是后宫干政还是宦官当权,现在连朝堂之上的党争都出来了。



“唉”



朱元璋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老朱家的这些后世子孙们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



瞥了一眼朱由检,朱元璋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



但朱元璋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保持了安静。



他打算继续听李逍说下去。



一边的朱由检听到‘东林党’三个字也是心头一跳。



关于东林党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评价。



当年的朱由检心中也很清楚,朝堂之上是不能够一家独大的。



所以,即便是他将东林党的那些人放了出来,他一样是扶持了其他人来制衡东林党。



但是他还是小觑了东林党的实力了。



最后的朝堂之上还是被东林党给一家独大了,很多国家大事基本都是东林党的官员们在拿主意。



甚至可以理解为,原来的朝堂是魏忠贤一个人专权。



而之后的朝堂就变成了东林党一群人专权了。



面对这些东林党,朱由检也是有心无力。



东林党可比不得魏忠贤。



魏忠贤不过是个太监,即便再怎么权力滔天,也不过是皇家的奴仆罢了。



要弄死魏忠贤,说到底还是皇帝几句话的事情。



而东林党就不同了。



他们是整个文官集团,是江南的那些世家们抱起团来的利益集体。



一旦要动,那就是人头滚滚了。



那动静,肯定比要比办了魏忠贤大上无数倍。



况且,那个时候的东林党在文人圈子里面的地位很高,几乎是有话语权的。



或者说在当时是东林党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的。



那些个自命清高的文人们,一旦开骂起来,那是一个比一个利害。



当年弹劾魏忠贤的十大罪就是出自这些人的手笔。



如果朱由检真的要对东林党动手,只怕天下的文人士子们会将自己给骂死。



所以,对于东林党朱由检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甚至于到了后面即便是恼怒不已,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起来,这东林党可比魏忠贤要难对付多了。



对于大明朝堂之上的东林党,朱由检的确承认自己的手段浅薄了一些,没能将这些人给驾驭住。



朱元璋和朱由检两人神色上的变化被李逍看在眼里,但是李逍并没有在意。



他仍然自顾自的说道:“东林党就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志同道合的人在其中讲学。”



“逐渐的就拉拢、结识了一批有着共同政见的官员们。”



“这些人以东林学院作为自己的派系,自称东林。”



“同时出自这些人门下的学生们入朝为官后,也以东林党自居。”



“逐渐的随着成员越来越多,东林党日渐势大。”



“他们成功的击垮了朝堂之上的其他对手,隐隐成为了朝堂之上最大的一股势力。”



“直到魏忠贤的出现,才死死的压住了东林党一头,甚至差点将东林党彻底抹杀。”



“可朝堂如果只有一个声音、变成了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的一言堂的话,那对于朝廷、对于百姓来说总归是不好的事情。”



魏忠贤倒下,由被平反的东林党把持了朝政。



这个时候朱由检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来自朝廷内部的,而是来自于朝廷外部的。



崇祯初年最大的难题是收复被后金占据的辽东地区。



朱由检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相继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任辽东巡抚袁崇焕。



袁崇焕此前因私下议和与不救锦州而被弹劾,不得已辞职返乡。



可是最终朱由检还是力排众议,重新启用袁崇焕。



朱由检以袁崇焕取代王之臣,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



面对朱由检的信任,袁崇焕也没有含糊。



直接在朱由检面前表态‘五年复辽’,在五年之内就收复辽东地区。



朱由检听了之后大喜过望,让所有衙门给予袁崇焕特事特办,给予其最大的方便。



并且赐予袁崇焕尚方宝剑,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先斩后奏。



袁崇焕到任后,整顿防务,委任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



对外联络明朝藩属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开市给赏,加以安抚。



李逍朱凝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