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蓝玉朱允熥下诏狱!李逍出妙计,高煦展神威!【求订阅!】[2/2页]

“姐夫.竟如此神机妙算.”



朱高煦终于知道错了,“爹,我错了”



朱高炽见状,连忙求情道:“爹,二弟知道错了,你就饶了他这次吧。”



朱棣白了他一眼,“滚吧。”



说完便回房间休息去了。



看着父王离去的背影,朱高煦十分自责。



“哎,看来还是下次找机会,好好表现吧,弥补过错.”



就如此。



距离这件事过去几日后。



朝堂上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文武百官都清楚。



现在的朱允熥已经是被淘汰的那个。



蓝玉心灰意冷,也变得自闭,整日闭门不出,拒不见客。



随着蓝玉阵营的败落,不少官员便只能另谋出路。



原本蓝玉阵营的人,算是将朱棣这边的人得罪光了,现在不另寻靠山,等朱棣成为储君,那他们还有好果子吃吗?



得知朱允炆上次在狩猎场的表现,深得朱元璋的认可。



于是大部分官员盯上了朱允炆。



虽然传嫡不传庶的说法。



但不是还有立长不立幼嘛。



但朱允炆虽然是庶子,却也是庶长子啊!



他的年龄还比朱允熥要大一岁,这是长兄啊!



而且朱允炆的母亲吕氏,洪武十一年,册为皇太子继妃。



这些文人笔墨的功夫可是很厉害的,能颠倒黑白,写一通大道理,来证明朱允炆的正确性,是完全有办法的。



很快,不少官员开始登门造访朱允炆生母吕氏的门槛。



可这时候,作为智囊的齐泰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



其实,之前朱允炆的法子,大部分都是齐泰指点的。



齐泰这个人,是真的有点脑子。



他深刻的认识到,朱允炆完全没有优势。



他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圣上朱元璋。



因此,齐泰交代朱允炆的办法,只有一个:让朱元璋满意。



面对许多官员来投靠,朱允炆使了一招以进为退,闭门谢客,拒绝了所有人。



那些想要投靠朱允炆的官员都吃了一个闭门羹。



这件事情,自然是被朱元璋给知晓了,朱元璋不喜欢拉帮结派,因此对朱允炆的好感再次提升。



那些吃了闭门羹的官员,也不死心。



自发的在朝堂上,开始以朱允炆靠拢。



提议让圣上改立朱允炆为嫡子,因为他母亲是太子妃,然后说出了一大通的道理,听起来像那么回事。



而朱元璋既没肯定,也没否定,没发表任何看法。



因为他还在犹豫不决。



朱允熥是被排除了。



但朱元璋要从朱允炆和朱棣两人中挑一个。



但无论挑谁,蓝玉是不能留了。



势力太大,身为总兵,掌天下之兵权。



无论这两个人任何人成为储君,蓝玉也必须除掉,没人压得住蓝玉,朱允炆压不住,就算朱棣也用不了蓝玉这个人。



而朝堂下面的那些官员,岂能不知道圣上的心思?



都不用朱棣亲自动手,原本就跟蓝玉结仇的,还有临阵倒戈的人太多了。



弹劾蓝玉的奏疏,跟雪花一般飘下来。



说蓝玉义子几千人,遍布朝野的有之。



说蓝玉吞并良田,家有良田三十万亩的有之。



说蓝玉骄横跋扈、目无法纪,滥杀无辜的有之。



还有人说蓝玉平定安南回来,口出狂言,说圣上不但不封赏,还将他儿子给砍了,当众表达不满。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总之,蓝玉就被安上了无数的罪名。



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蓝玉做梦也想不到,那些前不久还在他府中谈笑风生的官员,转眼就把他给卖了。



很快,朱元璋下令,让锦衣卫将蓝玉抓入诏狱,等候审查。



于是乎蓝玉又重新回到了诏狱,还跟朱允熥相会了



当然是见不了面,毕竟不是一个牢房里面。



如今的朱元璋是最爱的皇后走了。



最爱的儿子朱标也不在了。



或许是真的老了,年纪大了总有些思念亲情。



现在方孝孺被召入宫,成了翰林院的侍讲。



这些日子,朱元璋迷上了方孝孺讲课,特别是讲孝道。



这不,又召集皇子皇孙们,入宫听方孝孺讲课。



朱棣那个气啊,要不是那个傻帽蓝玉拦着,这个方孝孺早就被自己给杀了,哪里扯出这么多幺蛾子。



入宫听课,朱高炽三兄弟自然也是要去的。



临走之前,朱棣是千叮嘱,万嘱咐,让朱高煦闭嘴别说话。



说多,错多,言多,必失!



朱棣让他跟朱高燧多学学,当一个透明人,有种让人感觉不到他存在的本事。



朱高煦满口保证,一定不会乱说话。



朱棣这才放心,让他们出发。



到了皇宫。



朱高煦也的确做到了燕王的嘱咐。



方孝孺讲课,他在下面一声不吭,没说一句话。



没错,他的确没说话,但是他坐着睡着了。



朱高煦本来是不敢睡着的。



但方孝孺讲得那些东西,文绉绉的,礼仪道德啥的,传到朱高煦的耳朵里,那就是跟天书一样,根本听不懂。



最重要的是,催眠效果极好。



呼噜,呼噜,呼噜



不多时,朱高煦就传来打呼噜的声音。



所有的皇子、皇孙们,都惊讶的看着朱高煦。



现在朱元璋的脸色再次变得铁青,对朱高煦愈发的不满。



朱棣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惹得父皇不高兴,他让朱高煦不说话还不够,还得让他不能睡觉.



“二弟,二弟。”



朱高炽则是因为听得太认真了,觉得方孝孺讲得太好,听得入迷,以至于坐在他旁边的朱高煦睡着,他都不知道。



被朱高炽推醒的朱高煦,擦了擦口水,迷迷糊糊道:“讲完了,完了吗?”



随后,他便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包括皇祖父。



“昨晚读书太用功睡晚了.”



朱高煦立马找了个理由解释。



这个理由不但不奏效,还惹得哄堂大笑。



“哈哈,鬼才相信这鬼话。”



“高煦堂兄若是读书用功,太阳真是打西边儿出来了。”



“堂兄若是说打猎太晚,我们倒是信了。”



所有皇孙都哈哈笑了起来,出言笑话。



唯有朱允炆道:“刚才方先生讲:君子不避人之美,不言人之恶。各人有所长,有所短,我们不该拿人短处笑话他人。”



闻言,方孝孺眼睛一亮,对朱允炆夸赞道:“学识不应是记在脑海的文字,皇孙能学以致用,能够将所学化为实际,方某所教的东西,才有了价值。”



朱允炆拱手道:“先生谬赞,愧不敢当。”



显然,朱元璋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但随着朱高煦打呼噜,这讲课似乎进行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挥了挥手,让方孝孺退了下去。



好嘛,这下轮到朱高煦郁闷了。



自己似乎又成了朱允炆的垫脚石,让朱允炆这小子,在圣上面前表现了一番。



原本讲课可能就这么结束。



但难得皇宫聚集了这么多的孙子,朱元璋一时兴起,挥手道:“好了,今日听课就此结束,时间还早,朕来考考你们才能,看你们都不太愿意听的样子,就不考之乎者也,说说实际的问题。”



朱元璋觉得,读书很重要,读书使人知礼,明智。



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缺一不可。



众皇子纷纷正襟危坐,等待听题。



好在皇祖父面前表现一番。



朱元璋想了想,道:“近日有多处大雨不断,水位大幅上涨,衢州已有水灾之患,就所说,如何治水吧。”



问题落下,



众皇子纷纷陷入沉思。



按照平常水灾的治理法子回答,定然是太普通了。



场面一时间十分安静,没人起身回答。



这时候,朱高煦站了起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皇祖父我.”



朱高煦显得有些激动,立马就站了起来。



因为前不久姐夫借给他的信件中,就有这个问题,上面有详细的答案。



刚才自己不是惹得皇祖父生气吗?



现在是表现的好时机。



“二弟啊,你忘记咱爹交代的么”



朱高炽拉了拉老二的衣角,极为小声的道。



朱高煦不以为然,毕竟他是有姐夫给的答案,姐夫何等人也?那可是百能的啊。



朱元璋看到这个家伙站起来了,皱眉道:“高煦,你说。”



“我”



朱高煦刚想开口,突然发现那写的东西几日没看,忘记了。



他想起老三朱高燧的屎尿遁之法,立马改口道:“孙儿肚子疼,想如厕。”



“哈哈哈哈.”



顿时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滚吧!”朱元璋骂道。



“孙儿先退了,不过皇祖父,孙儿有高见啊,等下如完厕就来跟您说。”



说完,朱高煦一溜烟跑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心道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



很快,其他皇孙思虑一番后,纷纷开始发表看法了



而朱高煦。



蹲在茅坑里,将姐夫寄来的信件,从胸口拿了出来。



找到了水灾问题的方法,开始默记。



可他记忆力显然不太好。



这一记,就是两刻钟。



记完之后,朱高煦立马转身跑回了宫殿。



“皇祖父,孙儿解决好了,现在可以说刚才的问题了。”



朱高煦跑了回来,立马想要在皇祖父面前表现表现。



不过,大家显得有些沉默。



因为刚才的问题,已经结束了。



现在已经到第二个问题了.



“二弟啊,结束啦,你安分点,坐下。”



朱高炽急的满头大汉,急忙将朱高煦拉回了座位上。



“你说。”



朱元璋看向朱高煦道:“朕倒要看看,你上了个茅厕,能说出个什么花出来。”



“是,皇祖父!”



朱高煦格外激动,总算有表现的机会了。



他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站的笔直,侃侃而谈:



“皇祖父,常规的治理方法,无非是抢修河堤,开仓赈灾,重建家园,但孙儿还有不同的意见。”



“孙儿以为,治理水灾应分为三项措施。”



“分别为:防、减、复。”



话音落下,



大家都惊讶的看向朱高煦,不像是他能说出来的话啊。



朱高煦得意一笑,接着道:



“其一是防,最为重要,防患于未然,每当出现水患才去治理太迟了,应该让灾情扼杀于摇篮!”



“历朝历代,水灾的缘由是雨季多水,冬季冰雪消融,水位上升,堤坝无法承受重压。”



“但其实最重要的缘故就是两岸树木砍伐严重,导致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大水便一冲就挎!”



朱元璋微微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两岸树木的砍伐,会导致堤坝变得脆弱?”



“没错!”



朱高煦点头道:“树木下的土地和没有树木的土地,是有区别的!树木之间的根系能形成网兜效应,就跟一张大网交错,牢牢抓住土地,有锚固作用,这样的土地更加结实!”



闻言,朱元璋心中琢磨,似乎的确如此。



有树木的土地便是土地,许多没有树木的荒地,时间一长,都风沙化了.难道是这个缘故.



“咦,好像有些道理啊!!”



“对啊,我也感觉是这样,树木多的地方,那土地显得结实。”



“树根的确是交错的,许多树木的根系交错,能抓住泥土,倒是有点像这么回事.”



在场的其他皇子、皇孙们也纷纷小声议论道。



朱高炽有些惊呆。



二弟啥时候这么聪明了?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这种理论,顿时兴趣来了,道:“接着说。”



随后,他还看向旁边一个皇子,吩咐道:“你记下来,写在纸上。”



朱高煦一拱手,接着道:



“树木树根交错,形成网兜,固定土地。只是其一。”



“其二,树冠也成片,如同大伞,阻止强落雨对土地的直接溅射,防止土地被溅射变得松软。”



“大家应该见过,大雨下来,那雨滴力道足,将土地砸成粘稠的泥水,就是这个缘故。”



“因此,只需要制止两岸砍伐,然后多种树,就能防止水土流失,牢固土地,也就不容易成水患了。”



“这就是防!最重要的,只要防的好,那就没有水患!”



听完之后。



全场人都惊呆了。



因为大家刚才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回的都差不多。



这朱高煦的答案,跟众人决然不同。



而且似乎非常有道理!



原来水患常常发生,是因为两岸树木的砍伐缘故。



如果真的是这样,禁止砍伐,多种树,就全国各地的水患,岂不是少了大半?



而且这也不难啊。



那将为朝廷减少多少赈灾银两???



“说得好!”



朱元璋虽然不喜欢这个孙子,可这个孙子回答的却是有道理,若只是种树就能减少水患,立马就去实施!!



“接着说。”



“是,皇祖父。”



朱高煦接下来,又说了减、复两点。



说完之后,满座皆惊。



谁能想到,满脑子肌肉的朱高煦,居然说的头头是道。



朱元璋彻底震惊了。



说的法子似乎都可行,还非常有道理。



“你这是跟谁学的?”



朱元璋问道。



“是回皇祖父,是孙儿自己瞎琢磨的。”



朱高煦回道。



“不错啊高煦,朕真是小瞧你了,看来你虽然读书不行,却对解决这务实的问题,有一番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突然之间,对朱高煦的好感,提升了许多。



“你再回朕一个问题,朕问你,如果是旱灾,又该如何解决呢?”朱元璋问道。



“孙儿.”



朱高煦懵了,这不按套路来啊,怎么直接问我呢?



还好这里面也有答案。



但自己不记得了.



“你又怎么了?”朱元璋皱眉。



“孙儿肚子痛,是吃坏肚子了。”朱高煦捂着肚子。



“快去快回,朕等着你。”朱元璋现在表现的极为有耐心。



“是。”



待朱高煦走后,朱元璋又突然觉得不对。



为什么一问问题,这个高煦就要如厕?



怎这么巧?



他决定一探究竟。



显然,这屎尿遁之法,对朱元璋不太奏效。



“你们等着,朕去去就来。”



说着,朱元璋也大步偷偷跟了过去。



朱高煦去的是“垣中厕”,皇子们如厕的地方。



待朱元璋走去后,他挥了挥手,轻声问了太监,朱高煦在哪个坑。



太假不动声色,轻轻一指。



随后,朱元璋缓慢走去。



太监拿了个凳子来,朱元璋站在凳子上看。



透过门上方的空旷处,发现朱高煦这小子,正拿着一张纸念念叨叨,似乎是记东西。



“果然有鬼,这小子居然有答案?”



随后,朱元璋跳下凳子。



对准厕门。



嘭的一声,一脚将门踹开。



朱高煦吓了一大跳,立马将纸张往胸口塞。



“就觉得你小子不对劲,怎可能想出这么绝妙的法子。”



朱元璋正色盯着朱高煦,伸出手:“拿来,给朕看看,居然有治国之术。”



朱高煦懵了。



啥情况啊,皇祖父怎么就来茅厕逮自己来了?



“拿来!”朱元璋呵斥一声。



“哦”朱高煦乖乖交出了那些纸张。



朱元璋接过来一看。



旋即整个人都怔住了。



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各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每一道方案,都与朱高煦方才说的那般玄妙,非常有道理。



朱元璋:“哪里来的?”



朱高煦:“自己写的,瞎琢磨的。”



朱元璋:“放屁,自己写的还需要躲在茅坑里死记硬背吗?”



朱高煦:“孙儿记性不好.”



朱元璋指着茅坑:“欺君罔上可是死罪,信不信朕现在就把你按在这坑里,让你爹来给你收尸。”



朱高煦:“.姐夫给的。”



朱元璋:“哪个姐夫?”



朱高煦:“李逍姐夫。”



朱元璋:“????!!”



(本章完)



李逍朱凝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