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研符顿悟[1/2页]

“黄符纸和青符纸的区别只在于容纳法力的多寡,黄符纸能承受的法力少,青符纸能承受的法力多,所以符纸中的法力越多,制符的成功率就越高。”



洛虹口中一边自语,一边手里执笔将自己的话落于纸上。



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是洛虹的习惯,他觉得这样会让他的思路更清晰。



“决定法力容量的是符纸的材质,灵谷根茎与灵符草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蕴含的灵气,灵谷根茎的灵气少,灵符草的灵气多,所以是材料灵气的多寡决定了其法力的容量。



既然事关灵气多寡,那就多半与内灵压有关。”



洛虹起身来到聚灵阵外,对指尖夹着的一张黄符纸缓缓灌注法力,当法力冲破黄符纸的承受极限时,黄符纸多处出现破损并迅速燃烧起来。



“哦~看来法力冲破符纸的束缚,是符纸燃烧的直接原因。”



瞧了眼当前的“体检数据”,洛虹大约消耗了3.5法力。



回到聚灵阵内,洛虹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次黄符纸明显坚持得更久。



最终当符纸自燃时,洛虹共灌注了15法力。



从外到内,提升了10倍的外灵压,法力容量却只增长了4倍多一点,看来符纸也有类似经脉强度的限制不能通过无限提升外灵压的方式,无限提升符纸的法力容量。



因为无法观测符纸的内灵压,洛虹不能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但这个实验已经表明通过提升外灵压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符纸的法力容量。



“那么现在只要搞清楚为什么法力容量的提升可以增加制符成功率,我就能利用起这个实验的成果。”



洛虹回想起书中所述的制符纲领:



纲领一,制符时要一气呵成,从第一笔落下到最后一笔结束,符笔不可离开符纸,否则立刻失败。



纲领二,制作具体符箓时,脑中要观想自身施展对应法术的过程,使笔尖的法力流动接近施法的状态。



至于书中描述的制符具体过程则为:



第一步,落笔。落笔的瞬间将法力由符笔灌入符纸,并将其多数约束在笔尖附近。



第二步,勾勒。拖动笔尖,带着法力勾勒出符纹。



第三步,收笔。提笔时,将剩余法力收回。



“将法力约束在笔尖附近势必造成局部高压力,符墨必然在其中起到缓冲的作用,不然符纸不可能承受得住。



但我现在有高额的外灵压辅助,那是不是可以不需要符墨来缓冲了。



当然,这不是说制符就不需要符墨了。



符墨的材质不仅决定其缓冲作用,还决定了它的法力流通性,而且符墨还有勾勒出符纹的作用。



不过法力流通性只有在符箓激发时才会得到体现,那不考虑材质,只考虑留痕,且只当练习不考虑使用的话,我岂不是可以......”



洛虹脑中灵光闪个不停,他发散的目光渐渐聚焦到砚台中的墨水上。



“理论上没有问题。”



按捺下立刻想试试的心情,洛虹开始思考制符中最让制符师头疼的问题。



让笔尖的法力流动接近施法的状态是什么鬼!



这是制符中最玄乎的问题,现在制符师中流行的观想法,说白了就是凭感觉,失败的过程就是找感觉的过程。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