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2/2页]

“安西和北庭眼下只有不到二十万人口,齐王殿下说过要内迁这些人,那二省人口几乎从无算起。”



“即便加上单于,那三省人口也不过仅有二十六万,过于稀少。”



孙传庭看着手中文册,盘算着三省的情况,最后才说道:



“可以向北方各省招募移民前往这三省,每户发放一台拖拉机。”



“虽说看似迁移费用高昂,但毕竟路途遥远,会迁移而去的人始终是少数。”



“确实……”朱慈燃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他见识过山西百姓在天灾下的模样。



即便有迁移政策,他们大部分人也还是为了“乡土”而不舍得离开。



从山西迁移前往东北四省如此,更别说前往更遥远的单于、安西、北庭三省了。



在朱慈燃看来,三省人口能在二十年内各自突破百万,就已经算是极为了不得了。



因此对于孙传庭的建议,他没有半点迟疑,转身便让李永贞写下圣旨,昭告天下各省,对三省迁移政策透明化。



这样的消息,自然让天下为之欢心。



不过,百姓们的欢心是在于汉唐故土的收复,以及北虏被驱逐的高兴。



对于迁移安西三省,大部分百姓,哪怕是灾区的百姓,实际上他们也只是在听后笑笑,并没有想要迁移的想法。



哪怕是距离安西、北庭最近的河西,从三月开始招募移民,至五月末也不过仅仅招募到了四万多人。



相比较这三省的招募移民困难来说,另一处地方的招募工作却已经是满负荷进行中了。



“要迁移去齐国的!今天的迁移铁牌已经发完,请明日再来吧!”



南京龙江港前,此刻的齐国移民点已经被里三重外三重的包围。



放眼望去,想要迁移之人不下千人。



这些人有老有少,但总归是老多少寡。



对于经历过张居正病逝后大明衰弱的百姓们来说,齐王要就藩的消息,就如张居正即将病逝的消息一般,甚至更让人恐惧。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然延续了大明的国运,但对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太多。



可齐王新政不同,朱由检的新政是实实在在的给百姓分地,给百姓工作。



现在得知他还有几年要走,许多百姓都拖家带口的试图迁移齐国。



这样的“盛况”让朱由检自己都猝不及防。



他本以为大明变好后,自己就算想要移民,也不会有太多百姓前往,因此只能利诱。



结果他都没用上这些手段,迁移齐国的数量便从年初的三万,提升到了眼下的十六万。



这十六万并不是全部,如果齐国能下发足够的移民铁牌,恐怕眼下齐国的移民人数已经多达数十万。



这一幕令人唏嘘,哪怕是站在港口围观的人群都不免说道:



“都不知道齐国是什么情况就要迁移,这群人胆子也是真够大的……”



“毕竟齐王殿下会跟着过去,齐王殿下所居住的地方,总不至于太差吧。”



“那倒是……”



“万岁真的要让齐王殿下走啊?”



“不走能怎么样?不走难道让殿下……反正看样子是肯定要走的。”



一人察觉说错了话,及时打住,转而笃定说起了朱由检要走的事情。



其他人听到他的话,也不免唏嘘道:“这齐王殿下走了,分下来的田不会收回去吧?”



“田地还好说,我最担心连工都没得做了。”



一说起这件事情,人们情绪低落了一阵子,而这些话也被旁边站着的一行人听到了耳中。



“家主……”



身着一身常服魏忠贤小心翼翼的看向朱由校,却发现他的眉宇皱着,似乎心事重重。



“走吧!”朱由校应了一声,转身便要离去。



魏忠贤见状,连忙带着几名护卫护送他离开此地。



不久后,朱由校上了一辆马车,而魏忠贤也小心翼翼的跟了上来。



朱由校坐下,看着窗外,眉宇不曾舒展。



今日之行,是他自己要求前来的。



他想看看,自家弟弟的藩国移民,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百姓。



只是到了之后,他却发现,许多百姓都在抱怨作为皇帝的他,甚至有人大胆到小声说皇帝为什么不是齐王做。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朱由检似乎早就已经取得了大明的民心。



他作为藩王取得了大明的民心,那作为皇帝的自己呢?



朱由校的拳头攥紧,这一幕也被魏忠贤看到,吓得他连忙低下了头。



“弟弟把五军都督府的奏疏交给东宫了?”



朱由校忽的开口,魏忠贤闻言也连忙回应:“回万岁,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朱由校眯了眯眼睛,但最终没有说什么。



不过过了许久,朱由校才开口道:



“大伴,你说现在朕是不是孤家寡人了……”



“万岁……”魏忠贤被这话吓得一哆嗦,连忙跪下。



然而朱由校的注意力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北京城。



眼下朝政被他弟弟和儿子掌握,按道理来说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校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朱慈燃明明是自己的儿子,但他却将自家弟弟的政策奉若真理。



大明朝是家天下,驭世之术才能让大明更为长久,但自家儿子却重经世而轻驭世。



百姓可以吃饱饭,可以安居乐业,但他们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会生乱。



在朱由校看来,自家弟弟的新政有些过宽了。



只有让百姓紧绷起来,国家才能更为长久。



原本朱由校以为,自家弟弟就藩之后,自己可以大权在握,把这些新政更改。



结果现在看来,自家弟弟显然察觉了自己的念头,选择直接把权力交给自家儿子。



“……”朱由校心中多了几分怨气和委屈,他想不到自己弟弟会联合自己儿子来“针对”自己。



不仅如此,从朱慈燃坐上监国之位开始,张嫣似乎是发现了朱由检准备把权力直接过渡给朱慈燃,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张嫣也开始倒向朱由检、朱慈燃。



朱慈燃对守旧党的打杀也让朱由校寒心,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家人都在针对自己。



他重驭世之术有什么问题吗?古往今来的雄主,哪个不是重驭世之术,而轻经世之道的?



这是朱由校委屈的由来,对此,他在乘坐马车返回南京皇宫后,便气鼓鼓的向着内廷走去。



一路上的南京皇宫已经大变样。



曾经坍塌的宫殿被清理干净,更有甚者已经被搭建了起来,此刻正在涂刷木漆。



外廷除了三大殿还未动工修葺,其它地方已经有了雏形。



由于皇帝在南京,因此原本只是摆设的南京皇宫也开始有南京六部的人出入,哪怕只是为了做样子给皇帝看,但总归让这座皇宫有了些人气。



“彭!”



朱由校大力推开一扇门,发出的声响让魏忠贤心脏直跳,十分紧张。



他跟着朱由校回到了乾清宫,不等他上前劝阻,便看到朱由校脱下常服,仅穿着一身中衣,便拿起刨子对摆在宫内的木料用力炮制。



显然,朱由校想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平”放在这根木料上。



他当然可以直接写信去质问朱由检,但他害怕自己质问过后,会让两兄弟之间的感情产生间隙。



因此,他只能用这种办法来发泄自己内心中积压的情绪。



这一幕持续了许久,等朱由校感觉自己有些累的时候,他一回头,魏忠贤立马端着一盘“酥山”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万岁,吃口酥山消消暑吧……”



魏忠贤小心翼翼的递上酥山,朱由校见状不免有些感动。



他接过酥山,吃了两口后便感觉火气消了大半。



放下酥山后,他看着老迈的魏忠贤,不免有些唏嘘:



“大伴你也老了,不知道还能陪我多少年……”



“只要万岁还需要奴婢,奴婢纵然万死,也要留在万岁身边伺候。”魏忠贤大义凛然的说着,同时心疼的看着那根被炮制大半天的金丝楠木。



这可是一千两银子啊……



“唉……你先退下吧,让我静一静”听到魏忠贤的话,朱由校想起了当年尚且十岁,扶持自己登上皇位的朱由检。



当年他也以为两兄弟可以在一起一辈子,现在看来,那不过是年少时的奢望罢了。



他们终归只是兄弟,而不是一体。



“奴婢告退,万岁您若是有事,便知会一声,奴婢随时都在……”



魏忠贤看着又多愁善感起来的朱由校,表了表忠心后便退出了养心殿。



在他退出后,养心殿内只剩下的朱由校一人。



望着空荡荡的宫殿,朱由校不由得鼻头一酸。



“你这怎么也开始欺负起我了……”



家兄朱由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