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查尔斯·狄更斯”陷阱[1/2页]

我是东京电视台台长第412章 “查尔斯·狄更斯”陷阱



藤虎一笑《诡秘之主》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明明是一部克苏鲁题材,用业内的常规目光来看,简直冷门到不能再冷门了,却偏偏能跟许多王道题材一样读者大受欢迎!



这对于业内来说无疑是一磅炸弹。



业界被炸倒一片的同时,各大出版社对于西方玄幻、蒸汽朋克、维多利亚时代等题材的扶持和推广,达到了空前的力度!



日本界,开始由推理时代,一步跨入商业氛围空前浓烈的连载时代。



…………



作为日本目前当之无愧的最大出版社,集英社的这次连载出版的模式革命,在行业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曾经的日本第一大出版社,一桥出版社,旗下的杂志《南的桥周刊》就用头版头条,评论了集英社创新的连载出版模式。



…………………………



《谈论集英社的连载出版模式——从“白鲸记”聊起》



1851年,美国作家赫曼·梅尔维尔发表了着名的长篇《莫比迪克》,又称《白鲸记》。



它的开场白:“叫我以实玛利吧”



在欧美无人不晓。



中的几个鲜明形象,包括亚哈船长、土着奎奎格、以及白鲸莫比迪克本身,都在后世的精英以及流行文化中频繁以各种表述出现。



这部,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之一,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近现代英语的基石之一。



哦,对了,它在刚刚被发布时,一年之内只卖出去过五本。



直到70年后的1920年,《白鲸记》才被美国文学界正视。那时候,梅尔维尔已经死了三十年了。



举这个例子,并不单是想说明“伟大的作品未必流行”这么浅显的道理。



也不是想说搞“严肃”文学的人就必须饿死。



…………



讲《白鲸记》,是想跟各位说,它没能一举获得成功,是它自找。



《白鲸记》虽然伟大,但作为一部来讲,它不合格。



书过于冗长,大部分时间里没有明显的矛盾关系,故事的主线(追捕白鲸)也经常潜在水面下。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缺陷。



毕竟,这是一部关于鲸鱼的,长些就长些吧。



的开头极其惊艳,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船员,在南塔基特码头小镇聚集。而当这些船员终于登上同一艘船起航时,任何一位读者,心中都会泛起了一阵激动。



也正因为此,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的结尾。



在结尾处,一众角色乘坐的船沉了,只有一人生还,就是主角。



而开头塑造的一系列角色,就这么通通被一笔勾销。



甚至包括前文里占据了许多篇幅、有血有肉的奎奎格……



…………



读完《白鲸记》之后,读者脑内浮现四个大字:



虎头蛇尾



为什么会虎头蛇尾呢?



梅尔维尔的格局设置得是很宏大的,他的文笔也是绝佳,他的思想也极其深刻。



虎头蛇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作为家来讲水平不足。



而是因为他急着完稿!



迫于种种压力,这部,在前面几章已经送到出版社的时候,梅尔维尔还在火急火燎地撰写最后几章的初稿。



甚至于在前面章节的印刷版都制作完毕的情况下,他还在匆匆写白鲸第一次现身。



白鲸与船员的搏斗,全部都在最后三章,而全书却有超过100章。



没错,用现在漫画行业的术语来说,《白鲸记》被他自己腰斩了。



也就是说,《白鲸记》基本上是一部初稿。



…………



如果当年梅尔维尔得以静下心来,随便他怎么写,任他花时间去仔细修改,又会达到一个什么高度呢?



难以想象。



这就是集英社这种模式的最邪恶之处!



它要求作者进行连载发表!



集英社的所谓连载出版革命的本质,就是边写边发表的与一次性投稿的有什么区别。



这让高贵的作家职业沦落尘埃,成为流水生产线的卑贱工人。



…………



这个模式的阿克琉斯之踵。



就是没有时间沉淀、修改。



我们日本的电视剧也好,漫画也好,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追求“篇幅”





尤其是电视剧,《信子和老婆婆》、《阿花小姐》等晨间连续剧,动辄就是一百五十集,两百多集。漫画也是如此,周更这种模式,也是集英社的魔鬼编辑部发明的……



现在,这种糟糕的氛围又被带到了文学界。



…………



日后的日本文坛,可能会陷入“查尔斯 狄更斯”陷阱。



查尔斯 狄更斯,着有《双城记》、《雾都孤儿》、《伟大前程》等高水平作品,是如果评选“史上最佳家TOP20”的有力竞争者。



可他的文字,繁杂冗长,尽管文笔很好,却让人昏昏欲睡。为什么?



不是因为他不会写作。



而是因为……



他的稿费,是按字数计算的。



我是东京电视台台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