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此初见[2/2页]

“望江……北,江北月”



“这是望江南的词牌律。”



“嗯,”傅小官点了点头,“这无所谓,江南江北都行,只是我写的江北,就这样随意叫了。”



“诗词之道岂能随意?”懂书兰似乎忘记了此行的目的,也忘记了面前这个少年两个月前的孟浪,与傅小官较起真来。



傅小官苦笑,摸了摸鼻子,“好吧,那就叫望江南,江南月……第一句改为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如此……甚好!”



“这首南歌子,可惜此刻才见,如若放在昨晚临江诗会,傅公子之名当……传遍临江了。”



“啊,昨夜有感偶得,董小姐谬赞,我也汗颜,来来来,请喝茶。”



傅大官听的一愣一楞的,但他明白了一点,儿子的这两首词极有水准。他的心花儿怒放,对身后的管家张策吩咐道:“如此兴事,当浮一大白,去取西山琼浆,请贵客品尝。”



董书兰不知道什么西山琼浆,她的心思还在这两首词上,因为这两首词实在太好。



“请傅公子解惑,游人都上十三楼,十三楼指的是什么?”



傅小官心里叫苦不迭,果然装逼被雷劈。



他又摸了摸鼻子,“我喜欢十三……此为虚数,你也可以理解为站得高看得远。”



董书兰秀眉一凝,若有所思。



十三楼……是真的很高啊,试想自己若站在十三楼,放眼望去,世间风景尽收眼底,这体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与立于天地间的写意。



试想,如果改成游人都上三楼,这气势顿然全无。



好一个十三楼,妙极!



事实上,十三楼原本是前世宋代杭州的一处名胜,可傅小官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这么一处地方,所以……他是瞎掰的,于是,董书兰成功的脑补了那一番景象,并将此升华,导致了她对傅小官的彻底改观。



董书兰以为,诗人皆以诗词抒发胸中之意,傅小官当然不会例外。



昨日端午,傅小官立于楼间,有感而发作出了这两首词,南歌子.游赏一词借端午游历,以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文人雅士听歌饮酒之豪迈,令人读之欲然飘仙。而诗人于念想中登十三楼而赏天下,这是大志愿。



而望江南一词,诗人以月抒怀,句势顿挫峭拔词意极具匠心。细细品之,回味悠长,清丽洒脱令人难以忘怀!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地共悠悠……”



“公子……高才!”



董书兰起身,向傅小官一福,傅小官连忙站起,双手虚扶,“这……不敢当啊!”



“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公子是否愿意?”



“小姐请讲。”



“这两首词,我很喜欢,能不能抄写一份?”



“当然没问题。”



“另外……这字?”



“啊,我写的。”



“哦,这字,倒是……洒脱。”



……



关于两个月前,在临江楼上,傅小官拦住董书兰并放言“小娘子,我要娶你为妻!”这件事,以及后续所导致的傅小官被董书兰的侍卫给丢去山涧这件事,两人都极有默契的没有提起。



当然,一方面是眼前形势没必要提,另一方面,却是董书兰不愿再提。



因为她无法将两个月前的那个少年和眼前的这个少年重合起来,只有归咎于临江楼时傅小官喝了不少酒,而对于自己的容颜,她是极为自信的。



在那样的场合下,傅小官借着酒意,见到自己的容颜,说出了那句话,当初她是很恼怒的,但此刻……她却觉得是这少年的真性情。



只是,临江关于这少年的传说,难道都是假的?



两首词虽然令董书兰对傅小官的看法改变,但决不至于产生别的思绪。



何况,她已及笄,前来尚书府提亲的人……真的如过江之鲫。



这是她不喜欢看到的,所以她溜到了临江,借的是虞朝长公主的令旨,在临江选皇商。



桌上摆满了精致菜肴。



三人落座,春秀斟酒。



“这是我儿新酿,取名西山琼浆,请小姐品尝。”



酒香浓郁,董书兰一嗅便笑了起来。



尚书府董小姐饱读诗书外秀慧中,这是京都门阀权贵都知道的,但是除了尚书府寥寥几人,便无人知道董书兰喜酒,且……不醉。



“这……谢傅家主美意,书兰不善饮,但此酒闻之诱人,与市间之酒极为不同,甚至比之添香更浓烈,书兰,便浅尝。”



于是傅小官知道了什么叫浅尝。



董书兰取下了面巾,哪怕傅小官心里早有准备,依然被那倾城之貌所惊。便见董书兰端起酒杯,浅尝了一口,回味少许,便一口饮尽。



“啊……书兰失态,只因此酒太美,这是……傅公子所酿?傅公子还会酿酒?”



“略懂……”



傅小官董书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