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局面明朗[1/2页]

这个消息对于长孙相来说无疑是平地起惊雷。要知道,禄东赞在长安那会儿,可没少给长孙家的买卖添薪加力。



这个节骨眼上,吐蕃人翻了脸,针对于长孙无忌的弹劾奏章就像一块块石头,压在他的心上。



凭着自己多年来对剑南道的熟悉,魏征觉得这帮吐蕃人是在放烟雾弹,干扰众人视线。不过顺着剑门关一路走来,没有遇见大的波折,也到还罢了。



唐昊的心里乱的就像一锅煮开的沸水。要去支援远在龟兹的郭大帅,首先得收拾完出现在守捉城旁出现的匈奴人和突厥人,可是这些家伙就像稻田里的害虫,杀了一波又上来一波。



死死的将镇国将军拖在了这块平原上,几千枚匈奴人和突厥的首级一层摞一层的,摞在荒原之上,髭狗都来不及啃食,半空盘旋的乌鸦,空气里弥散着腐烂的血气。



郭大帅带着自己的儿子和部将们已经在龟兹坚持了六十多天,杜如晦担心唐昊此次去支援,万一遇着个埋伏,那整个大唐北庭军就被一锅端了。



自己和唐昊的性命不算什么,可大唐的军事实力就会受到重挫,作为一个侍奉三朝皇主的老臣,杜如晦不得不谨慎,甚至他都在劝说唐昊放弃支援的意图。



“能把我吞下去的人,还没有诞生于世。”唐昊对自己十分有信心,突厥人要是敢给自己设埋伏,那大家索性就来个尖刀对尖刀好了。



这些年来,玉华山书院在兵器上的研究设计,在武器上的改良,使得镇国将军经手的军队,装备武器那都是最先进而且杀伤力最强,尤其是防御工事这一块,比方说驼城,就是突厥人进军路上的一枚大钉子。



既然唐昊成竹于胸,杜如晦要不好在发表自己意见,既然自己已经和唐昊和北庭军绑在了一起,不如就活出这条性命,帮助唐昊抗敌。



离开高昌城时,唐昊带走了城中所有的兵将,但凡有一个兵士留于此,那都是战火的牺牲品。



北庭所有的文官和武将,将近两千人,都被唐昊安放在了驼城之上。提笔能文,上马可杀敌,能被朝廷派往西域的官员都是谋略和战斗力的全才。



唐昊李婉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