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储君之位[1/2页]

惩治已决,众臣在不好再多言语。



唐王也算是略微松下一口气。



但就在此时。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缓缓走出人群,站在大殿之上,道。



“陛下。”



“太子虽已受罚,但这储君之位尚无着落。”



“大唐不能一日无君,这储君之位更是不可或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经这位老臣提及,整个朝堂的老臣,相视一眼,皆是微微点头。



渐渐的朝堂上升起一片窃窃私语来。



唐王站立在朝堂上,那颗刚刚放下的心,再度被提了起来。



李承乾的悲剧刚刚落幕,唐王已然再也经不起折腾。



李承乾闯下的祸事,怒气尚未消停,这头疼储君之位的事又再次被提了出来。



至于这储君之位,更是唐王不愿在此时提及的事情。



缓缓的坐在了龙椅上,唐王紧锁着眉头,凝视着殿中的大臣,脑海之中陷入沉思。



长孙皇后弥留之际,曾言,李泰心机重,城府深,不能坐上这君王之位。



至于李恪,虽是在朝中影响不小,又在民间有一些大儒的鼎力支持。



但毕竟是庶出的皇子,在正统上已然与民意不和。



而作为嫡出的李治,此时又太过年幼,且各项也并不突出。



一时间,就连唐王也犯难了。



殿下,又一老臣缓缓出列,道。



“陛下,储君之位,本是朝中谈论禁忌。”



“但太子的悲剧纵然不能再次重演。”



说罢,老臣对着龙座深深躬身,拱手道。



“陛下,此事不能再拖了!”



唐王也深知,此次储君之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没有明确的储君人选。



加之嫡长子李承乾的遭遇,已然不适合做这大唐储君,才让这些皇子们蠢蠢欲动起来。



说到底,李承乾的造反并不是完全在于他自身,还有一部分原因便在于其他皇子给予他的压力!



坐在龙座上的唐王,静静的看着殿下的一幕,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眼下,无论是立谁,都不会是一个圆满的答案!



再者,这两皇子虽有优势在,可是在很大程度上,缺点也过于明显。



正如长孙皇后所言,李泰此人心机太重,臣服太深。



这样的一个人坐上这储君之位,怕是很难做到宽容大度,不算是一个好的人选。



至于李恪,唐王总觉得此人藏得很深,难以让人捉摸。



想到这里,唐王大手一挥,道。



“罢了!此事他日再议!”



一声威严的呼喝声从龙座之上传来。



接着唐王一拂衣袖,在宫女的簇拥下,阔步走了出去。



唐昊李婉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