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借家什[2/2页]

文泰此时正坐在檐下想事,闻言点点头,起身从廊下拿过一盏亮着的黄纸灯笼,同文舒一起跨步出了院门,往巷尾走去。



夜色沉沉,漆黑的天幕没有一丝星光,幽深的小巷里寒风阵阵,两边的断壁残垣传来丝丝焦味。



文舒看着摇曳的烛光下,自家老爹一脸严肃紧绷的脸庞,不由笑着打趣,“爹这样子不像是去借东西,反倒像是上刑场,若不愿,咱们现下回去还来的及。“



文泰脚步一顿,恨声道:“去,不过是个面子,有什么舍不下的。”



那副家什,要真让铁匠铺帮着打,全套下来怎么也要个几百文,他与赵大江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两句软和话,有什么拉不下面子的。



文舒扑噗笑了一声,”可爹这副样子,瞧着不像是去借东西,倒像是去吵架的。“



闻言,文泰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表情过于严肃,当下扯扯了嘴角,露出一个不太自然的笑容,“你看这样可行?”



文舒颇为认真的打量了两眼,旋即点头:”不错,看上去比刚才和善多了。“



文老爹原本不想笑的,经她这么一说,那份紧张感不由消却了许多,当下倒真露出两分笑意来。



这头文舒却是打定主意,待会好听话,软和话全由她去说,她年纪小,插科打浑的说两句软和话不算什么,总之不能让她爹觉得不自在。



东京城没有宵禁,到了夜晚才是真正的热闹,如州桥,马行街一带,那真是灯烛荧煌,上下相照,彩楼相对,绣旌相招。



城北虽偏僻了些,不如那些热闹地方,但在此风气下,哪怕是寒冬晚上街上走动的人也不少,父女俩没上大街,而是循着巷子走到尾部第三家院前便住了脚。



赵家院门此时并未关严实,从半掩的木门缝隙中能清楚的看见里头的赵大一家正在摆饭。



文泰不自在的咳了一声,正欲抬手敲门,却被一旁的文舒抢了先。



“笃笃....”



随着敲门声响起的,还有她唤人的声音:“赵叔赵婶........”



里头的赵大和她婆娘张娘子闻声,忙停下手中动作,朝院门看去。



只是夜色昏暗,从内往外瞧不大清楚,张娘子看着桌上刚蒸好的肉,头也没抬的吩咐一边的大儿子,“大郎,你去看看谁来了。”



赵大郎十六七岁,生的浓眉大眼,闻言很不情愿的看了一眼旁边埋头吃肉的二弟。



赵娘子知他想什么,当即夹了两筷子肉放进他碗中,赵大郎脸色这才和缓了些,起身往院中去了。



文舒早在脚步声近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说辞,当下忙换了笑脸,朝赵大郎微微福了福身,唤道:“见过赵哥哥,哥哥可曾用饭?“



赵大郎未料到是他们父女,当下一怔,过了好一会儿,才讷讷道:“正要用呢,文伯父和文妹妹来是.....?”



“这是我家刚做的红酥肉,送一碗来给哥哥尝尝,不知赵叔赵婶可在?”



他们说话的当口,屋内的赵大和赵大婆娘听到院门传来的说话声,已经明白来客是谁了,实是文这个姓氏在他们这片可不多见。



惊讶的表情一闪而过,夫妻二人对视一眼,扔下筷子,便往屋外走去。



食在大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