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1/2页]

第411章



在顿了一下,看着众人越发难看的脸色后,突利不容置疑的接着说道:



“眼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在他们建立起同样的城池,彻底困死住我们之前,不惜一切代价,一鼓作气,把大唐打下来!”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草原血脉的延续,我们今年冬天,一定要做出最后的准备。”



“等到冬天一过,我们就倾尽所有,发兵南下!”



听了突利的一番话,在场的众部落首领,以及突厥军中的将领们,眼神中都是露出了一丝搏命般的狂热。



也正因为这座由李秋建立起来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幽州城,将草原上的突厥人逼成了困兽之斗的姿态。



现如今突厥的战意和凝聚力,也远远超出了当初颉利可汗时的样子。



历史的车轮,又一次被撬动。



......



在长安,李世民的御书房内,门下省宰相王珪,带着一封奏表走了进来。



由于突厥大军撤去,今年的战事告一段落,今天李世民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一见到王珪,他也是放下了手头的事务。



“陛下,魏征在山东,送过来一封请罪的奏表。”



“请罪?”



“他魏征能请什么罪?!”



“难道就是因为山东流民过多,已经出现饿殍一事?”



“这连续两年大旱,又是朕将那义仓中的粮食划给了前线,以充军粮。”



“派他去山东做钦差,也只是看中了他爱民如子,让他尽力赈灾罢了。”



“纵使情形变差,也怪不到他的头上。”



这时候,王珪笑着将那份奏表放在了李世民的龙案之上。



“回禀陛下,魏征上的这份请罪奏表上说,不需半月时间,山东一带的灾民即可全部得到安抚。”



“相应的赈灾事宜,也可以收尾了。”



“嗯?!”



“魏征说山东的灾情控制下来了?!”



一听到王珪的话,李世民急忙的将那份奏表拿起来观瞧,一脸的震撼和难以思议。



这时候,王珪看着李世民的脸色,留心的说道:“前些日子,魏征在与臣的通信中,还在说山东那边的情况很严峻。”



“各州县现存的粮食告急,受灾的百姓人数也是多达几十万。”



“并且已经有饿死的流民出现。”



“若是继续这样强力围堵下去,随着饿死人数的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民变。”



“可是没想到,没有任何办法可想的魏征就找到了幽州李秋那里。”



“李秋也是不负众望,一口气就接纳了山东十万流民。”



“臣估摸着这几天,这些流民就要抵达北面的十三州了。”



“而在送走了这十万的流民之后,整个山东的灾情压力,也就随之一轻。”



“剩下的那些灾民,有魏征坐镇,指挥调度,已经可以被各州县合力解决了。”



“而魏征上这封奏表请罪的原因,是他先斩后奏,在没有得到陛下御笔亲批之前,就私自将这十万流民送去了幽州。”



李秋李世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收藏
推荐
章节目录